民国早年,一个以“同志会”为聚合的佛教团体,发展迅速,会员剧增。最终,他还是立于本土,归本踪源改为“禅寺”。
海会禅寺,位于赣州城内东隅,慈姑岭西头的一片旧民居建筑群中,原称:观音同志会。1932年,赣州粮行商人刘俊千、赖命财和刘星台等人先后在上海加入了上海崇信观音同志会。回赣后1935年,刘俊千等人就在赣州城内的曾家巷,创立了上海崇信观音同志会赣州分会,会员很快就发展到五百余人。
1939年商人张德馨、戴楚衡、王念民等人集资购置慈姑岭现址,在这里修建殿宇雕塑菩萨,成立理事会,选任会长,一切事务由理事会管理。会内佛事活动则聘请僧人执理,设首座和3个堂主和尚,再下分设监院、知客、维那、僧值、寮元、库头、典座、衣钵八大执事。理事会先后聘请了钟印道居士、释广济法师(1949年以后曾任北京广济寺方丈)任维那,主持佛事。1942年,理事会又聘请释海禅大师接任维那,在释海禅大师的主持下,会员不断增加,香烛源源兴旺。
过去的观音同志会,主祭观世音菩萨,每年在观世音菩萨的诞生日、出家日、得道日这三个时候都要举行三次盛大的香会。此时,各地香客纷纷来到庙里祈求平安,消灾祛难,人来人往香火非常旺盛。此外,观音同志会还举办药师佛和地藏菩萨的生日香会,香会也是影响很大香客满门。释海禅大师担任观音同志会维那一职持续到1949年9月,1950年以后“观音同志会”活动基本停止。
释海禅大师,信丰人。30岁在赣州通天岩广福禅寺出家,后去南京宝华禅寺受戒,曾赴缅甸、柬甫寨、新加坡等地参学。1949年后,释海禅曾兼任赣州市佛教筹委会主任,又出席北京全国佛教代表大会。1956年恢复宗教活动,慈姑岭寺庙遂成为原赣州市佛教活动的唯一场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宗教活动再度被停止,释海禅大师回乡,1970年圆寂。为了纪念海禅大师,1984年经佛教界人士讨论,决定将观音同志会改名为“海会禅寺”,同年海会禅寺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寺庙,成为江西省重点开放的全省十四所佛教寺院之一。1997年海会禅寺被公布为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翌年,僧人对寺庙进行了维修,圆通宝殿改建为大雄宝殿,殿前楼为藏经楼,两侧厢房分别为功德堂和客堂。殿内有释迦牟尼、观音、十八罗汉、阿难、迦叶等造像,原殿正中有一尊来自于缅甸的释迦牟尼佛白玉座像,高五十余厘米,系香港高僧心明法师所赠。后来随着佛教协会的搬迁,白玉佛又请至寿量寺。
作者简介
张嗣介,男, 1949年6月生,赣州人,大专学历,赣州市博物馆研究员职称,原赣州市博物馆副馆长。1976年开始从事文博专业工作,曾先后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就读。一直从事于地方文物、博物、古代建筑、文物保护、客家艺术史、赣州地方史等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曾多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国际、国内相关专业课题的研究,曾发表文博专业文章110余篇,其中学术论文60余篇。曾出版专著《赣南客家艺术》、《赣州客家胜迹精粹》、《赣县胜迹》等。
四十多年来,参加或主持了赣南自“文革”以来的大多数考古发掘工作及对博物馆文物藏品的整理和研究;鉴定、征集了大批文物,对赣南考古与文物、古代建筑、赣州历史文化名城地方历史、赣南古文化遗迹、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有着长期的工作实践,发表了许多相关的调查报告、论文和专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