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人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春分是春天的第四个节气,开始于每年3月20日至22日,持续半个月的时间。同时,春分恰好是平分春季的一个节气,所以古人称它为:春分或“仲春之月”。
为加强青少年对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文化职能,3月27日,赣州市博物馆联合赣南日报小记者以“春分”为主题开展了社教科普活动。
活动一:参观丰饶赣州展厅
活动伊始,社教老师带着小记者们参观丰饶赣州展厅并进行了详细解说:“赣州幅员辽阔,面积约3.94万平方千米,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赣州森林覆盖率高达76.4%,位居全国前十位。”“赣州被誉为‘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
通过对赣州文明生态、绿色资源等进行详细介绍,让小记者们领略生物物种及矿产资源的多样性,深入了解赣州实况,增强文化自信。
活动二:“春分”节气知识科普
在课堂上,社教老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小记者们科普:
(一)春分的含义。春分时节,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逐渐北移,我们生活在北半球,所以白昼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因此就有了“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说法。
(二)春分习俗与相关农事活动。
1.立蛋。这个习俗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中国,传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
2.粘雀子嘴。春分这一天农民家里都要吃汤圆,还要把二三十个不包心的汤圆煮好,用细竹叉插好放在屋外田边,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3.踏青、放风筝。风筝,古时称为“鹞”、“鸢”,“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后来,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4.送春牛。春分时把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一般都是能言擅唱歌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的俗语,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在这段天气回暖的时间里,经常会有冷空气侵入,特别是在江南和沿长江一带,北方的冷空气与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相遇,从而出现春季连阴雨,使得气温明显降低,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倒春寒”。
课堂的最后,老师带领着小记者们朗诵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词:“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春分节气的学习告一段落。
活动三:DIY手工立体干花相框
首先,社教老师对制作步骤进行了详细讲解,随后小记者们开始了独具匠心的DIY手工。
通过DIY制作干花相框,培养了小记者们的动手能力,也了解到干花手工的多种搭配可能性,感受到了手工制作带来的魅力。
在国际气象界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今日后,白昼渐长,万物可期,赣博与您共赏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