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教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教活动

赣州市博物馆“识二十四节气,予万物之美好“之清明特别活动

2022-04-17 16:26:04    作者:超级管理员  浏览次数:3092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时节万物生长吐故纳新,一派气清景明的春日气象,“清明”由此得名。虽处在最美时节,但却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令人伤感的节气,同时也只有“清明”,既是自然节气又是传统节日。

为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4月10日,赣州市博物馆联合赣南日报小记者以“清明”为主题开展了社教科普活动。


活动一:参观客家馆


1.png


清明节的节令传统之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活动伊始,讲解老师带领着小记者们来到了以赣州灶儿巷及赣县戚氏祖祠为母本复原出的一座客家祠堂——“笃敬堂”。


2.png

3.png


祖堂天子壁上悬挂祖宗像,下方设神台用于摆放祖宗排位,神台前方有一张放贡品的八仙桌,桌前有一名嫡传长子(或长孙)在拜祖献供。

通过介绍赣南客家人拜祖祭祖的民俗活动场景,让小记者们了解了拜祖的相关常识,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远内涵。


活动二:“清明”的知识科普


随后,小记者们跟随社教老师来到了社教教室,开始学习“清明”的相关知识。


4.png


(一)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由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春秋时期,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寒食也成为清明的别称,并衍生出清明时节的另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二)清明节的主要习俗。

1.祭祖。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和祠堂祭。

墓祭这一形式最为普遍,北方叫上坟,有的地方将扫墓称之为“扫山”或“拜山”等,南方部分地区称之为“挂山”或“挂纸”。多为祭拜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内的祖辈。

另一种形式祠堂祭又称为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

 清明之祭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5.png


2.踏青。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除此之外,还包括吃凉食、吃艾草青团、插柳及放风筝等民间习俗。


6.png

7.png


讲解老师在课堂的最后对本堂课进行了知识回顾,并对小记者们进行了提问,小记者们积极踊跃发言,对老师的提问对答如流,小记者们在课堂上一定收获颇丰。关于清明知识的学习就在这样和谐欢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活动三:制作纸鸢


纸鸢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图案多蕴含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8.png


经过社教老师的详细讲解,小记者们开始与家长合力制作纸鸢。小记者们选定不同图案的纸鸢,制作完成后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给纸鸢做最后的上色。


9.png

10.png


春光明媚,正值人间最美四月天,更是踏青好时节。到时家长们带着孩子,孩子带着纸鸢,一起将纸鸢放飞,给天空抹上不一样的色彩!


15.png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是一个肃穆的日子,也是一个契机,让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体味现实人生的可贵。

“春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愿你我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在这最好的黄金时代,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一起向未来,奏响新时代的生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