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

赣城贡江建春门码头出水石柱及其铭刻

2022-11-01 10:42:09    作者:超级管理员  浏览次数:3346

入秋以来久晴大旱,贡江水落,河床露底,早年弃入于河中的一些长条石柱露出水面,引起了许多热爱本土历史文化和地方史研究者的关注。自10月24日、27日先后出水了两批早年曾立于古码头的方形长条石柱,部分石柱上还阴刻着铭文。这些石柱及其铭刻的发现引起了市民的热议,一些地方文化史专家还迅速撰文对铭文内容进行探讨。即此,笔者也就其出水石柱所见和对铭刻的认识也说上几句。

10月24日上午,接朱坚先生电话告之在贡江出水一根石柱之事,并说他正在在现场,当如何?余立即电告正在开会的赣州市博物馆敖晓霞馆长,并建议收集保护,敖馆当即电告馆保管部赖志刚主任即刻办理。一番电话后,余立即赶到现场见到了守候在现场的朱坚院长和万韶文老师等人

27日上午,又接朱坚院长电话,说又发现了4根石柱,余见此再电告敖馆如前,又急赴现场,见到了正在现场的朱坚院长、文旅局李生隆二级调研员、万韶文老师和石柱发现者梁久福先生等人,不久博物馆赖主任也赶到了河边,一番商议之后,于是就出现了翌日,8人抬柱哟呵搬运的情景,由此出水石柱尽数得到赣州市博物馆保护。




五根石柱长短不一,大多为方形,28厘米左右见方,多为方形抹角,大多凿刻非常粗糙,尤其是对石柱的下半段更甚,个别石柱在上部约70厘米段呈粗糙圆形,大多柱顶方形抹角有帽头,也有个别为圆形帽头。两批出水的五根石柱中,有四根刻有铭文,现就石柱与其铭刻分别列述:

1. 最早在10月24日上午出土的一根石柱,花岗岩质,长61厘米,约26厘米见方一面阴刻残文:“赣南道 东关□”,“关”字后面一字笔划模糊,残损不清,其后字数也不详。

“赣南道”称呼,早见于清代康熙十年(1671年)设立的“分巡赣南道”机构,这是个介于省级与州府级之间的行政机构。然而,52年后的雍正元年(1723年)清廷将赣南道更名为“吉南赣道”,那是因为当时朝廷将吉州也纳入赣南道的管理范围,故更名。吉南赣道,包括了赣州、南安、吉安三府范围。    

民国3年(1914年),民国内务部恢复“赣南道”名称,不过这时的赣南道是府级机构,管理赣南17县,这时的南安(大庾)、宁都已退回至原来的县级机构,民国赣南道只存在了3年,民国6年(1917年)即废除了“赣南道”名称。从出水石柱看,铭文字迹端正规整,其形制大小均与其它出水的清代石柱相同,该石柱应为康熙时期赣南道官方的立石,立石时间在清康熙十年到雍正元年,即1671年--1723年之间,距今至少有300年时间。

“东关”,应是指与收税有关的行政管理区域划分的称呼,是指贡江区域的关卡区点。唐宋时有东关务和窑务,为当时管理税务的机构。明清时赣州城的税务征收,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关设卡点盘掣。而建春门浮桥范围便是东关的设置卡点。“东关□”应是清代康熙年间竖立在建春门浮桥一带,征税石标志上的的铭文。

640 (4).png

图1:“赣南道 东关●” 石柱


2. 第二根石柱较为完整,花岗岩质,长225厘米,28厘米见方,四方抹角,上有帽头,帽头下方的上首阴刻“道光十七年冬月吉日”、“信邑重修”铭刻,书法端正。柱底往上127厘米的上半段内收至帽头,其下凿刻粗糙显然是埋于地面下的部分,石柱露出地面的部分仅为98厘米。其柱为1837年冬立,距今已有185年的时间。

640 (5).png

图2:“道光十七年冬月吉日”柱石


3.第三根石柱残长115厘米,四方面宽24-28厘米,花岗岩质,形制与前相同,一面阴刻,石柱凿刻粗糙,铭文界面草草凿磨,给人以在弃石柱上刻文的感觉;而柱底略扁圆形的帽底却像是石柱的帽头,铭刻“建门”、“同治癸酉信色三码头置”书法不佳。该石柱很有意思,可埋入土中的长度仅为55厘米,似没有足够入土深度。根据铭文推断,该石柱应是竖立于河岸码头,为“信色三码头”的权属标志物。石柱顶部凿尖是为防人系缆,而拉倒刻石。石柱的异形帽底也许是被利用而镶插于地下起稳固作用。令人费解的是,铭刻中的“信色”为何意?“色”或是为某小地域名称?或是某家族、集体?或是某商号等?这些难以弄清的问题只有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发现。石柱为清代同治癸酉年物,为同治十二年即1873年所立,距今已149年时间。

主铭上首刻有“建门”二字,仔细观察,并无字形结构的磨损。“建门”应该是指“建春门”,这种不规范的称呼,也许是当时民间底层并不在意的行为,或是民间对独有建春门的习惯简称

640 (6).png

图3:“同治癸酉信色三码头置”石柱


4. 第四根石柱残长65厘米,30厘米见方,花岗岩质,上部完整,下部断残,断面斜裂。这根石柱与前柱不同,四方抹角,凿刻精细,火焰形望柱,柱身一面阴刻“光绪丁亥”,其下缺损,铭文楷书,书法极佳。这是一根官立的记年立柱,并不负担着公共使用的功能。石柱为   光绪丁亥年即光绪十四年(1887年)所立,距今已有135年时间。

640 (7).png

 图4:“光绪丁亥”石柱


5.第五根石柱下部断裂,未发现铭刻。石柱残长约65厘米,火焰形望柱,但柱身却为略圆形,与上述石柱的四方形或方形抹角不同,石质似也不一,从其形制上感觉年代似乎比前柱会稍早一些。  

建春门码头与浮桥历史悠久,清代赣州发达的水运交通,使得章贡二江船桅林立,贡水码头犹为繁忙。赣南各县商贾在赣州多有生意,不少县的商家在贡江沿岸拥有专用码头,立石系缆,上下船货。这次出水的石柱,除个别柱外,大多数石柱都具有标志、权属的告知,同时也具有供船系缆的功能。

640 (8).png

 图5:无铭文的残损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