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市局的坚强领导下,我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总书记有关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和全省、全市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和博物馆公益服务属性,紧抓中心工作,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与表彰
一年来,赣州市博物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荣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或表彰4项:展览《奋进新时代书写新荣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成就展》荣获“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和“江西省全省博物馆(2021-2022年度)陈列展览十大精品推介”精品奖;赣州市博物馆荣获“2023年度全国大中城市先进社科组织先进单位”;“博物馆里过大年”视频荣获全国视频大联播活动优秀视频单位;2022年免开费开放绩效评估考核荣获全省“优秀”等次;职工钟庆禄同志荣获“江西省首届最美社科人”称号,讲解员谢思慧同志荣获2023年全省博物馆讲解比赛三等奖。
二、坚守文物安全底线,提升文物保护水平
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底线、红线,赣州市博物馆始终把文物安全摆在工作首位,积极推进文保单位修缮、巡查等文物保护工作。
(一)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工作
开展了文庙(一期)维修延续性工程、藕塘里刘氏宗祠维修工程、武庙维修工程、通天岩石窟数字化信息采集工程、通天岩石窟保护工程、章贡区3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启动了赣州文庙白蚁防治工程、赣州文庙二期和慈云寺塔维修工程、赣州市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保护修复工程的招投标工作,以及26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牌安装工程和七里镇窑址地理信息本体测绘及界桩安装工程。
(二)做好藏品管理与安全生产工作
完善藏品管理制度,做好文物清点、保养维护、定级、建档、征集等常规基础工作,开展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制定《赣州市博物馆安全保障部内部制度》,为我馆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做好了博物馆平安建设工作,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在安全方面的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开展了消防知识讲座和安全疏散实操,礼仪礼节培训以及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
三、完成博物馆“提升改造”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调整中心城区文化设施布局的工作部署,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市博物馆实行两址合一,对市博物馆进行提升改造。改造面积11882.87平方米,完成了《百年征程江西红》等陈列展览的搬迁复展、《客家摇篮赣州》等展览软硬件提升,社教区域和赣州大讲堂改造施工,公共区域设施设备和消防设施设备改造提升等工作,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营造了温馨舒适的参观环境。
四、举办了丰富的陈列展览
全年共引进或举办临时展览10场:《大展宏“兔”——癸卯(兔年)新春生肖文物联展》《先行之路·融湾之歌——深赣对口合作档案文献联展》《中国抗日战争——中缅印战区滇缅会战纪实展》《留有余温——赣南手艺人牵手学子传习特展》《盛世之器——清代康雍乾时期景德镇陶瓷珍品展》《笃庆锡光——赣州市民间收藏锡器精品展》《“景泰蓝:丝路文明互鉴的见证”——中国景泰蓝艺术交流展》等展览。同时,组织《理想照耀中国——百种共产党宣言陈列展》《寻迹千年宋城拓影——铭文砖与拓片展》等展览赴广东东莞市鸦片战争博物馆、云南昆明市博物馆、云南保山市博物馆等博物馆进行展览展示。举办了23场巡回展览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单位等活动。
五、全力做好免费开放与文物活化利用工作
受博物馆闭馆实施提升改造影响数月的情况下,全年接待游客仍达到87万余人次,其中接待767批次大型团体。
(一)开展社教活动
坚持文化育人,开展多种形式的社教活动。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文化育人,全年策划组织开展了98场次社教活动,参与人数达33950人。立足馆藏资源,形成六大主题社教活动:展教结合主题社科普及活动、赣博科普大讲堂系列社教活动、节庆民俗主题社教活动、“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进校园系列活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进社区系列活动、儿童友好主题活动。同时,开展了面向百名澳门青年和文化志愿者“初心之旅”为主题的红色文化体验营活动,并在澳门举办“理想照耀中国”赣澳红色文化交流活动。
(二)新增一批藏品
文物是博物馆工作的根本,是展览、社教、文创、宣传的基础。赣州市博物馆积极拓宽渠道征集文物,包括新发现文物,鼓励社会捐赠和有关部门移交等,全年共新增藏品367件,其中新发现296件,社会捐赠71件等。新增藏品既充实了馆藏数量、类型,并提升了质量,为后续展览展示等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推进文创开发
基于馆藏文物开发了25款文创产品。如“斗拱”益智拼搭模具、“三大精神”系列笔筒、“福”字拓印套装、“赣博变色马克杯”、“2024赣博·苏区日历”等。在新春兔年展上,根据“兔年展”的系列展品,设计制作出新春大礼包。新春大礼包成为观众网红打卡点。
(四)加强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与新媒体宣传
通过珍贵文物3D数字化展示、VR展览、语音导览、重点文物讲解等方式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推动馆藏文物活化利用和文明传承。目前,观众可以在不同终端上欣赏到105件3D珍贵文物的高精度模型;推出“非遗传习”系列6期视频、“赣南客家”系列10期视频等。还推出了“博物馆版宝贝在干嘛”、“穿越千年的眼泪”、“博物馆多巴胺穿搭”、“博物馆版很职业的对视变装”等一系列受到观众喜爱的短小、有趣的抖音短视频,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燃”起来。
六、推进文物研究与地域文化宣传工作
(一)承办学术研讨会
承办了“纪念赣州慈云寺塔建塔1000周年暨出土瘗藏文物学术交流会”,共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兰州大学、深圳技术大学等全国的5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共议慈云寺塔出土文物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扩大了影慈云塔出土文物的影响。
(二)出版学术专著
出版了《多元视角下的闽赣客家社会》《王孟津书赠吕豫石诗册》两部学术专著,完成省级课题研究1项、立项1项,市级课题结、立项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三)推进文化人才帮扶工作
选派专家和业务骨干、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前往会昌、安远、石城、寻乌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切实提升基层博物馆的业务能力和文化服务水平,共同推进赣南文博工作朝前发展。
七、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履职能力
赣博坚持党建引领,切实提升干部职工的履职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全馆的主要业务工作中,党员优先带头,发挥模范和骨干作用,攻坚克难。全年党员干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达100余次,为民办实事10余件。同时,大力推进品牌创建工作:
(一)做好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根据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要求,完善馆内设施建设,营造文明氛围,开展宣传活动,倡导文明风尚,倡导文明参观、文明旅游、绿色出行新风尚。
(二)开展赣博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
完成空间项目建设,分别对社教区、书吧功能区域、室内植物园亚热带植物区和一楼母婴室(含家庭卫生间)进行了提升改造,为儿童、家长们提供了丰富多彩、安全舒适的参观环境;推动精品展览进学校及儿童活动区域,让宋城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走进校园;积极做好社会教育服务工作,立足馆藏资源策划推出五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系列社教活动,丰富儿童课后生活。
赣州市博物馆
2023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