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赣州历史文化名城胜迹丨宋城“高阁”慈云塔

2023-01-25 16:11:20    作者:张嗣介  浏览次数:2488

史海沧桑,斗转星移,在这块建城一千六百多年的地方。如今,城内年寿最高的建筑,要算这座九百八十多岁,被北宋黄庭坚称作“高阁”的慈云塔了。


赣州文庙左旁,耸立着一座高高的砖塔,这座塔是北宋慈云寺内的建筑,塔因寺而名。因慈云塔主要是用来存放高僧的舍利子,所以又俗称“舍利塔”。如今慈云寺荡然无存,只剩慈云塔留于人间,成为赣州城内最古老的建筑。

640.jpg

慈云寺,始建于唐代,旧名“景德寺”,曾—度衰废。现存慈云寺塔,应是北宋僧人修惠,重新募建慈云寺时修建的舍利塔。北宋重建寺庙后,慈云寺日渐兴盛。元代,韶州守刘鹗,被赣州农民军俘获,押到赣州慈云寺,刘鹗在寺中绝食6日殉节。清代巡道李本仁敬其气节,在慈云寺内为他立石“元广东副使加江西行省参政庐陵刘公鹗殉难处”纪念,该石后失,2004年维修慈云塔时发现。清代后期慈云寺渐为冷落。进入民国后,寺无存。


慈云塔,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塔9层,高约42米,六方形,是一座楼阁式砖塔。由于登塔往上层时必须穿过塔心,绕过塔外壁平座才能上塔一层,所以这种塔,又称为“穿壁绕平座式塔”。慈云塔设有一暗层,塔内壁设有佛龛放置佛像,塔外壁还修有供人登塔观光的木回栏,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一场雷电将木回栏焚毁。


塔内壁的墙砖上还印有许多铭文,记录了当年捐资修塔的情况,有:“天圣元年弟子鲍俊捨塔砖一千五百口”、“天圣二年女弟子陶氏一娘捨钱二十贯”、“舍利塔砖僧口”、“弟子王仁欲捨砖四佰口追荐口魂口二娘”等。慈云塔,是我省保存较好,有纪年的一座珍贵宋塔,2006年赣州慈云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塔是北宋虔州城内惟一的高层建筑,登塔揽胜者无数。登上顶层,观章贡二水如练,与拜将台、郁孤台相为鼎峙,交相辉映,成为虔城的一处胜景。北宋江西诗派之祖黄庭坚来赣也曾拜访慈云寺长老,登塔留诗赞曰:


城南宝坊金碧重,道人修惠翦蒿蓬。

一瓶一钵二十载,琼榱碧瓦上秋空。

稻田摩袖拥黄发,更筑高阁诸天中

三后在天遗圣墨,百神受职扶琳宫。

文思帝泽馀滋润,雨露下国当年丰。

贡川章川结襟带,梅岭桂岭来朝宗。

参旗斗柄掠栏楯,清坐耳闻河汉风。

道人饱参口挂壁,颇喜作诗如已公。

家风秀句刻琬琰,邀我落笔何能工。

安得雄文压胜境,九原唤起杜陵翁。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贬于惠州的苏东坡恢复了朝奉郎官位,任命提举成都玉局观职务,次年正月,苏东坡启程任职,第二次路过虔城,因江水干涸,船舟不能行,在赣州滞留了月余,当时他就居往在虔城南郊的水南高楼。期间朋友们都来见他、陪他在虔州游玩。苏东坡信佛,喜访寺庙,常来到慈云寺游览,并在寺内冼澡,他与身材魁梧面貌慈善的住持明鉴长老相交密切,作诗以赠。就是这位慈云寺住持僧明鉴,后来还捐资在通天岩舍刻了7尊罗汉造像。


苏东坡进赣州城时,还常会带上一只药袋,遇到患病之人,总是给别人开方赠药,行善好施。他不仅在慈云寺,还在光孝寺、崇庆禅院等寺庙落脚。苏东坡的到来,引起了赣城百姓的关注,人们很尊敬他,当知道了他在寺庙落脚的规律后,想求他墨宝。于是就预先来到寺庙,将带来的纸张置于案桌上,纸的下角标注自己的名字。然后就站在边上等待苏东坡。苏东坡来了后,见此就笑一笑,也不问什么,稍事休息后,就开始为人们挥毫写诗题字。写好即付,人们欢天喜地的拿着墨宝离开寺庙。他写疲倦了时,就笑着对等待求字的人说:“天色已经晚了,恐怕写不完,是不是替你们写斋名和佛家偈语,喜不喜欢这些。”求字人听了,人人高兴,消除了他们见天色已晚,求字不成的耽心。最终如愿,捧着墨宝,欣跃感谢离开了寺庙。


对于慈云塔的建造位置,古人多有所惑,即使风水家就塔的修建位置也解释不一。总而言之,就是位置“不妥”,又难以解释清楚。其实,这是古人观念上的误区。塔,从印度传入,原名叫“窣堵波”,就是埋藏舍利、佛骨的坟冢性质建筑。


塔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中国文化影响而中国化。它的形状不再像坟墓建筑的外形,大多已演变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中国楼阁式塔。到了宋代,虽然塔形式变了,但其基本功能还没有变,仍是珍藏舍利子,宏扬佛法,也供游览观赏。北宋早期修建的慈云塔就是以上功能性质的塔,这种塔一般是建在寺内,多建在寺庙的中轴线上。因其主要功能是珍藏高僧的舍利子,所以慈云塔又称“舍利塔”。


明代,寺庙内一般不再建造这种高大的楼阁式塔了。建塔意义已经嬗变,转变为风水文运和克镇妖邪的功能建筑。如果明清人用当时建塔的观念来揣测北宋慈云塔的选址原因,就自然会产生这种“不妥”的疑惑。


对于慈云塔的建塔年代,笔者多年来曾数遇老先生对我说:《赣州府志》已明确载慈云塔“为唐人所建,砖上有‘尉迟监造’”4字铭文,由此他应当是唐塔。其实,仅以此4字确定它为唐塔,是史书的误载。其因有三:一是,从塔的形式看,慈云塔完全是一座典型的宋塔,不具有唐代风格。二是,笔者在1979年调查慈云塔时曾在塔内发现过“天圣元年弟子鲍俊捨塔砖一千五百口”的铭文塔砖,该砖应是建造慈云塔时的募砖。三是,唐代尉迟恭的确受皇帝李世民旨意,监修过许多寺庙,其中也有寺塔。这些寺、塔中,也确留有尉迟恭监造、唐尉迟敬德监造的砖铭。寺庙即然受官方监造,一般都有朝廷的资助,这些情况在相关地方史志上往往会有记载,但赣州地方文献中却无朝廷支持修建慈云塔派人监修的记载。尉迟恭是守卫李世民避邪镇鬼的大将,被后世人请作门神守护家宅等建筑的平安。慈云塔有“尉迟监造”的铭文,而实物记印慈云塔却是僧人募资、百姓捐资修建的佛塔,“尉迟监造”铭,有可能是后世用其名以壮寺塔,也可能是前世之砖后世利用。尤其是2004年,市博物馆清理发掘出慈云塔暗龛的建塔珍藏物,北宋“大中祥符七年”经卷的现世,更加证实了慈云塔的建造年代,属北宋无疑。


慈云塔建造后,历代不断维修,明嘉靖、隆庆、万历年均有修葺。清乾隆年间,慈云塔顶坠落,发现万历年间曾经进行过修理的铭记。嘉庆十六年,观察使廖寅、查清阿各捐百金,加上当地绅士谢长泰等城乡士绅、百姓捐资共计万余金,对慈云塔进行了全面维修,重装了塔刹,把飞檐上的砖更换成了琉璃,新修好的慈云塔比从前更加壮观。


1963年慈云塔得到文物部门的维修,2004年慈云塔又得到省、市政府的全面维修,恢复了原有的木廻栏,将原明代的残塔刹换下,又更换了新的塔刹。维修期间,发现了塔内壁尘封千年的秘龛,龛中珍藏了一批珍贵的北宋经卷,其中16卷比较完整。还有彩绘泥塑人物造像6件、彩绘木雕人物造像12件、瓷雕菩萨1件等,共46件完整和较好的文物个体。发掘时,笔者从清理的秘龛中,小心翼翼地缓缓取出这批造像重见天日时,大为惊诧兴奋,彩塑菩萨的色彩极为鲜艳,人物造型十分生动、身体解剖关系非常准确,菩萨神态神秘祥和尊贵无比、衣着艳丽,肌肤如玉令人陶醉,竟是技为一流的宋代彩塑艺术珍品文物,具有极高的艺术、考古、历史、经济价值。他也是赣南客家民系形成初期的艺术、客家地区宗教研究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有趣的是:2004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初八),这批尘封的珍贵佛教文物重见天日的这天,正是数千年前释迦牟尼诞生的这天。


640 (1).jpg

640 (2).jpg

慈云寺塔出土文物

张嗣介.jpg

作者简介


张嗣介,男, 1949年6月生,赣州人,大专学历,赣州市博物馆研究员职称,原赣州市博物馆副馆长。1976年开始从事文博专业工作,曾先后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就读。一直从事于地方文物、博物、古代建筑、文物保护、客家艺术史、赣州地方史等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曾多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国际、国内相关专业课题的研究,曾发表文博专业文章110余篇,其中学术论文60余篇。曾出版专著《赣南客家艺术》、《赣州客家胜迹精粹》、《赣县胜迹》等。

四十多年来,参加或主持了赣南自“文革”以来的大多数考古发掘工作及对博物馆文物藏品的整理和研究;鉴定、征集了大批文物,对赣南考古与文物、古代建筑、赣州历史文化名城地方历史、赣南古文化遗迹、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有着长期的工作实践,发表了许多相关的调查报告、论文和专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