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

赣南古驿道

2022-09-17 16:33:36    作者:超级管理员  浏览次数:4357

驿道,古代的交通大道,因它每隔30里路就会有一座驿站供站驿车和驿差歇脚打尖,因而,人们又称它为“官道”。赣南最古老也最艰难的驿道,要算由北至南,通往大余梅关的“官道”了。这条古道,汉代时就有几个要道口,一在宁都;一在大余。特别是大余梅关,更是扼守赣粤边界的要塞。它是预防广东越王赵陀反叛,阻挡他进军中原的第一道险关,而成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在西汉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军事地图上,也标有“横浦关”(即梅关)的地名。至今,大余县还流传着古代汉越两军血战梅关的古老传说。

640.png

大余梅关驿道

唐代,张九龄开凿了新的梅关驿道,十里长的梅关驿道把大余章江和南雄浈水连了起来,沟通了赣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更加便捷了中原南下和出境的水陆交通。梅关黄金驿道的开凿带动了赣南经济的发展,为赣州宋代经济的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宋代,北方的移民纷纷南下,人口流动频繁。除了赣江水道外,移民们更多的是从旱路进入赣南。宁都和赣县就是移民南下的两个重要进入口。龙南关西新围的建造者一徐名均的先祖,就是担着箩筐和家人从万安一路风餐露宿,从旱道进入赣南的。一日,他们来到龙南县关西的一棵大树下息宿。凌晨,从家乡带出来就不再报晓的公鸡忽然不停地高鸣,鸣声将他们惊醒,徐名均先祖认为以这是祖宗上天之灵,暗示他们定居关西。于是,他们就在这里定居下来。

宋末战乱,使赣南进入闽粤的移民增多,赣南的横向驿道.特别是通往闽粤的通道变得更加通畅。明清,赣、闽、粤之间的驿道人气旺盛,石城琴江镇兴隆街的镇武楼,就是从抚州、宁都方向进入福建石壁等地和进入广东的一条重要驿道。镇武楼的城门额上,也因此留下了明代“闽粤通衢”的题刻。至今,从这条古街的滑溜卵石和道旁众多的老店旧铺、古祠庙碑中仍能透现出当年移民客商、车夫挑脚的繁忙情景。

640 (1).png

石城琴江镇兴隆街镇武楼“闽粤通衢”题刻

瑞金,也有一条通往福建客家地区的重要通道,杨成武将军的前辈就是顺着这条驿道从瑞金迁至长汀的。会昌筠门岭驿道则是赣南进入福建的另一条驿道。从筠门岭水道上岸进入福建武平,在赣闽交界的会昌羊角水村,明代朝廷设堡驻兵,保护驿道过往客商和百姓路人的安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条赣闽古驿道又成为中央苏区的南大门。

会昌安远至寻乌的驿道,是赣南进入山水相依的广东梅州客家地区的主要通道,是明清赣粤客家人大迁徙、大回流的通道。历史沧桑,数百年来这些驿道为中国客家闽粤赣大本营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