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

凝心聚力 抗击疫情 我们都在行动!赣州市博物馆邀您来看展啦!

2020-02-11 16:13:45    作者:超级管理员  浏览次数:2389

2020年,新年来临之际,我们面临了一场突发的疫情,让全国人民的目光聚集在湖北武汉,数以万计的医疗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这座城市。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形势,赣州市博物馆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及相关文件精神要求,迅速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以赴,责无旁贷!

那在家的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很简单,只需要将“九大真言”贯彻到底!

拒绝谣言、拒绝扎堆

见屏如面、减少串门

必带口罩、勤快洗手

拒吃野味、科学就医

配合检验

不出门就是贡献,可我们怎样去打发这漫漫时光呢?

当然是——宅在家里看展览啦!赣州市博物馆推出重磅线上观展:


客家摇篮˙赣州

——赣州历史文化陈列展览


1.jpg


前言

长江之南,赣水之源,在武夷山脉,罗霄山脉和南岭群峰的簇拥之中,有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这就是今天世界上客家人居住人口最多和居住最集中的城市,客家摇篮——赣州。客家人是一个在离乱和迁徙,碰撞和融合中孕育的民系。从两晋开始,中原先民为躲避战乱和灾荒,冒着疾飞箭矢,踏着滚滚烟尘,筚路褴褛,历尽艰辛,来到南方,发现了这片被大山所阻隔的南方乐土,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与当地土著相互融合,历经数百年长期不懈的努力奋斗,不仅打造出了一个繁荣昌盛的赣州,同时还孕育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客家民系。之后,历经岁月的磨洗,他们又从赣水之源到汀江两岸,从粤东大地再到被阳光和海水拥抱着的五湖四海。那么,在接下来的参观中,我们将用客家源流、经济文化两个篇章,向您展示这座古城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以及客家人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精神。

序厅以主题浮雕表现客家民系在赣州这片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历史,及赣州被誉为“客家摇篮”这一主题。浮雕为一怀抱婴孩的母亲形象,身上后背背带飘散开来形成赣州的章、贡二水,暗示着赣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孕育客家人不可或缺的两大水系。同时,背带是客家人背负婴儿的常用物品,为襁褓、摇篮的象征,喻指客家人在赣州孕育形成。


2.jpg


第一部分 历史源流篇 

早在10000年前,赣南就有原始人类活动的身影。史前人、南蛮人及百越族人先后聚集到这里,形成早期文明。自两晋至唐宋,北方战乱、饥荒,大批中原汉人渡江南迁,进入四面环山、相对安宁的赣南地区发展,与当地越、畲、瑶等少数民族融合,逐渐形成客家民系。之后,因人口爆涨,土地、森林、水源等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客家人再次往闽粤港台等地迁移,衍播四海。


3.jpg

4.jpg

5.jpg

6.jpg


赣州古人类文化遗址众多。据统计,1963-1983年,赣州发现古人类聚落遗址多达67处,多数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代,遗址分布范围极广,出土了大量石刀、石斧、石锛、石球、石镞、石环和砺石等石器。

受中原文化影响,自东汉起,赣州开始流行砖室墓,墓砖侧面大都印有精美的画像砖。画像砖上的人物有的短发长须,显露当地古越人风姿;有的骑马坐车,呈现中原士大夫的气派。从中可以看出先进的中原文化对赣南地区的影响。


7.jpg8.jpg

9.jpg


除了古越族外,在赣南的原住民还有“山都”、“木客”、畲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在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在一些历史文献中,常常提到赣南山区有“山都”、“木客”。如,晋郭璞在《山海经注》中,就说到当时赣南一带,把秦汉时的“赣巨人”,叫作“山都”。宋大诗人苏东坡《八境图》诗之八亦云:“回峰乱嶂郁参差,云外高人世得知。谁向空中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诗”。上述少数民族在赣南,现除了畲族还呈零星聚居外,其他少数民族都融合到客家人中去了。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自两晋迄至唐宋,中原地区历经多次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寻求生存和发展,大批北民渡江南下,长期与当地原住民杂居、共融,从而促进了赣州经济文化的全面开发与客家民系的形成。

到了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客家中心地区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客家人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马不停蹄,辗转迁徙到赣西北、四川、广西、陕西、台湾、香港乃至世界各地,从而使客家足迹遍布到五洲四海。


14.jpg15.jpg

16.jpg


第二部分 经济文化篇

赣州资源丰富、气候宜人。自两晋迄至宋元,北方移民三次大规模南徙,不仅为赣南增添了大量劳动力,同时还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与生产技术,加上唐代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庾岭古驿道的开通及广州对外贸易大都会的形成,使赣州城迅速发展成为我国东南地区的商贸重镇。


17.jpg


赣州七里镇窑陶瓷。七里镇窑是江西古代五大名窑之一,始烧于晚唐,兴盛于宋代,终烧于明代早期,有着500多年持续烧造的历史,是江西省同地连续烧造时间较长的一处古代瓷窑。先后烧造有青釉瓷、乳白釉瓷、青白釉瓷、褐釉瓷、仿漆器酱釉瓷、黑釉瓷、棕黄釉瓷、黑釉窑变结晶釉瓷、仿铜器硬陶等类陶瓷。以釉种极为丰富而著称。产品以不同釉色和纹饰的乳钉罐、仿漆器酱釉器皿、青白釉仿铜器兽首鹰爪三足鼎炉与仿青铜器陶鸟纹炉等最具特色。其中,褐釉乳钉柳斗纹茶罂曾远销日本等国,并成为日本獭户窑仿制的中国产品。七里镇窑产品内容多样,南北相融,集众之长,自树一帜。


18.jpg


围屋是客家人最典型、最成熟、最具特质的民居建筑。它承袭并发展了华夏民居建筑的人文精神与营造技术,具有坚固耐用、内聚性强、防御功能完备、生活设施齐全等特点。建筑特色分外鲜明、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民居建筑的明珠,世界造形艺术的奇葩。2012年,“赣南围屋”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9.jpg


自唐开元间张九龄奉旨开通大庾岭路,赣州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连结我国内地的重要节点。此后,广东的金银、香料、犀象、百货及海外各国前来朝贡的使者大都由广州先行至赣州,而后经水路前往京城,全国各地运往海外的货物也大多经赣州转运至广州出口,由此大大促进了赣州都市经济的发展,并带动周边农村圩市经济的发展,使赣州成为了全国著名的商品集散之地。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其他少数民族的风情习俗,逐渐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面貌。但客家仍保留了汉族的古老文化传统,客家民系在宗法制度、民间信仰、文化习俗等方面仍类于旧时中原。赣州客家民风纯笃,崇真向善。无论婚丧嫁娶,节日庆典均恪守传统,不事铺张。民间服食器用,皆崇尚自然,追求和谐。


26.jpg27.jpg


虽然没能在春节期间陪伴您

艰难的2020年不能重启

昨日不可追,来日犹可为,人间有味是清欢

那些逆行向前的背影感动着你我

我们渺小但坚强

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支持在一线奋战的战士们!

愿疫情过后

在朝阳初升时,春暖花开后

我们共赴一场春天的盛宴

迎接更好的明天!

疫情期间不出门,“宅”在家中逛展览、赏文物!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赣州市博物馆欢迎您!